作者:汪彬 贵州新发展理念与多党合作高端智库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与现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西部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依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西部地区的重大战略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同时,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且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推动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既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也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经济赶超的主动选择。新时代新征程上,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推进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导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政策体系支持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与东部和中部的差距逐步缩小,产业协作及关联配套服务逐步改善,经济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以贵州、云南、四川等为代表的西南省份,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其中,贵州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并在大数据发展方面抢得先机,数字产业异军突起,2021年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这进一步证明,西部地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是具备发展潜力和条件的,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之路。
推动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新征程上,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此,西部地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是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各领域各行业,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截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8%,位居世界第二。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西部地区具有生态资源丰富、能源电力富集等天然优势,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抢抓“东数西算”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高科技头部企业在西部地区落户数据中心,延伸数字产业链条,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西部区域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网络)
二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自然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工业化发展限制因素较多。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绿色制造业为先导推进可持续工业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实现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西部地区要立足独特的能源资源禀赋,开展资源精深加工,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攀升,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西部地区要素供给质量。从区域层面来看,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相对滞后,推动新型工业化仍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式发展的工业化模式,新型工业化内在的要求推进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实现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因此,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努力提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标准、质量、效率、效益和竞争力,形成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显著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此外,推进新型工业化还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建立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共建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服务平台,增强西部地区的吸引力,推动西部地区不断向开放高地、活力高地迈进。
来源:经济日报